小9直播足球-安全体验馆生产厂家,设计策划施工方案

项目案例

建筑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11 来源:项目案例

  摘 要:我们国家的经济步入新常态,建筑业发展的外部供需条件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评价建筑业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聚焦在行业表面的、共性的指标,如总产值、公司数等,不符合当下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理念。基于此,通过系统梳理现有研究、国内外政策规划、行业研究报告等文献,深入研析了建筑业高水平发展的内涵,提炼出宏观表现、建筑产品、社会效益、国际化以及建造过程 5 项一级评价维度以及 17 项二级评价维度,并通过专家研讨,对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确定了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北京市建筑业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可靠性。该指标体系有助于理清建筑业发展的评价思路,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筑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011 年之前,建筑业总产值的增速基本保持在20%以上,之后却呈现出持续下降的态势,并于

  2015 年跌至 2.29%。此外,房屋竣工面积自 2014 年起也几乎连年下降,进入增长的“停滞区”。不难看出,依靠规模扩张的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建筑业亟待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目前学术界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大多学者认为高质量发展是在保持规模稳定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发展质量的不断优化,贯彻了五大发展理念的发展模式。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业服从和服务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布局和安排,因此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应当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要求。根据结果导向管理与目标管理理论,对建筑业发展情况做测度既是了解建筑业发展情况的有效方式,也是落实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测定和评价建筑业发展情况的关键在于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已有较多学者对建筑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研究,一些学者认为建筑业的发展体现在能否通过较少的投入实现较高的产出,因而主要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计算全要素生产率来反映建筑业的发展水平。然而,建筑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仅用单一的指标难以刻画建筑业发展多维度的特征。一些学者参考其他行业,从行业规模、行业结构、效率效益、技术装备等行业的共性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前 3 个维度侧重于反映行业的宏观表现;技术装备反映的则是建筑业整体的机械化水平,常用技术装备率和动力装备率两个指标进行测度。随着建筑业粗放式发展引发的问题日益显现,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逐渐成为建筑业发展评价的热点。潘辉及 Liu 等在指标体系中纳入创新维度,选取的指标主要是科研资金投入、科研人才规模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王家远等及王旭等选取能源消耗强度、水泥消耗强度、建筑垃圾排放等指标测度了建筑业的资源环境维度。此外,还有部分学者考虑了建筑业的成长潜力、国际化、工程质量等方面,但涉及这些维度的研究较少且在指标选取上过于单一。当前,随着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兴起,一些学者尝试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建筑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但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仅有两篇文献可供参考。王文钊等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了包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规模增长和增长稳定性 7 个维度的三层指标体系。孙继德等提出应当基于规模增长、经济社会效益、产业结构、可持续及工程质量 5 个评价维度构建评价模型,但是未进一步构建指标体系。

  相比以往研究,政策文件或规划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建筑业的实际目标以及趋势。当前我国及各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在确定建筑业发展目标时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在主要方向上基本保持一致,即都较为关注建筑业的质量安全、科技创新、资源环境、社会效益、生产手段、市场环境、人员素质、生产效率、工程组织模式以及国际化等方面。但是,这些政策规划主要是在宏观的层面上提出要求,并未给出具体而明确的评价指标。

  由上文可知,有关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以往研究多是基于旧常态理念下构建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框架设计主要体现建筑业的规模、效率等外部的宏观表现, 而对建筑业产品品质、社会效益、国际化程度以及建造过程等内在发展目标反映不足,无法准确测度和有效引导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指标选取方面,以往研究与国内外政策规划等文件联系不够紧密,未能从中归纳出建筑业当前的实际发展需要进而筛选评价维度或指标,使得指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真实地反映建筑业的实际发展趋势。本文将参考以往研究中涉及的评价维度和指标,借鉴当前的政策规划等文件,立足建筑业产业定位,密切联系建筑业的实际发展趋势,以深入研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并进一步构建既能够准确测度建筑业发展水平同时能够有效引导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调研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指标体系,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提炼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的一、二级维度,确定了指标体系的框架。针对每个二级维度选取了三级指标,同时开展两轮专家咨询对整个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并通过直接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如图 1 所示。

  准确把握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结合高质量发展理念以及文献资料中与建筑业发展评价有关的维度可知,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应当是外部宏观表现良好、建筑产品品质优良、社会效益显著、对外开放持续深化以及建造过程精益化的发展模式。在构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时,以上述 5 个方面作为指标体系的一级维度可以全面地勾勒出建筑业发展的全貌。

  (1)宏观表现。建筑业与其他行业共同组成了完整的国民经济,这意味着建筑业具备自身特性的同时也具有与宏观经济以及其他行业共有的属性。从以往学者选用的评价维度可知,行业的共有属性主要体现为行业规模、效率效益、行业结构、市场环境、创新能力以及成长潜力等维度,综合反映着一个行业的整体宏观表现,这种展现在外部的宏观表现常被用作判断行业发展情况的依据。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行业,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理应有着良好的宏观表现。基于此,本文从行业规模(A1)、效率效益(A2)、结构秩序(A3)、创新能力(A4)及成长潜力(A5)5 个维度衡量建筑业的宏观表现维度,其中行业规模用于刻画行业体量,效率效益指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构秩序指行业结构及市场秩序,创新能力指行业的科研创新水平, 成长潜力指行业规模未来进一步扩大的能力。

  (2)建筑产品。从本质上讲,建筑业是一个基础性的物质生产部门,其根本职能是生产建筑产品,如为社会公众提供房屋住宅,为改善城乡面貌格局、推进城镇化建设提供公共市政配套,以及为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建设提供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因此,从履行本质职能的角度而言,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品品质的提升,应当满足使用者对产品品质的需要。产品品质首先体现在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功能适用性,前者指建筑产品满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对质量的要求,后者指在满足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对建筑产品使用功能的满足程度;另一方面,国家近些年密集出台建筑物绿色节能的政策要求,如《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要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以及《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同时各地区的建筑业发展统计报告也将绿色节能列为建筑业发展统计的一个重要专题。由此可知,产品的品质还应当满足绿色节能的需要。据此,本文从质量安全(B1)、适用性(B2)及绿色节能(B3)3 个方面衡量建筑业的产品品质。

  经济的支柱行业,在为国民经济有序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建筑产品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建筑业对于 GDP 的贡献连续 10 年保持在 6.5%以上,创造了超过 5000 万的就业岗位,贡献了将近 5%的税金收入。此外,建筑业具有极高的产业关联度,带动了建材、能源、轻工和机械等 50 多个部门的发展。因此,从实现建筑业的支柱性产业定位来讲,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还体现在为全社会创造巨大的效益。基于此,本文从经济贡献(C1)、产业带动(C2)、就业贡献(C3)以及财政贡献(C4)4 个维度全方位解释建筑业的社会效益,其中经济贡献指建筑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产业带动指建筑业对关联产业的带动作用,就业贡献指建筑业为全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 财政贡献指建筑业对国家财政收入及二次分配的贡献。

  (4)国际化。建筑业一直以来承担着“走出去”的重任。一方面,建筑业“走出去”能够释放国内市场难以承载的建造产能,实现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的平衡发展;另一方面,建筑业“走出去” 的同时能够带动相关装备、技术、服务的出口,促进我国对外经贸事业的发展。从更大的层面来讲, 建筑业“走出去”服务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力支持了“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及国家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建设。因此,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须满足国际化深入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采用建筑业直接出口(D1)和建筑业带动出口(D2)两个维度衡量建筑业的国际化水平,其中前者指的是直接对外承包工程完成的营业额,后者指建筑业间接带动有关部门的出口额。

  (5)建造过程。建筑业的建造过程具有高度综合性,如果建筑业各项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高死亡、高污染、落后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那么这必然不符合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前四项均为建筑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结果性需要,而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包含了过程与结果,在满足结果性需要的同时还应关注结果的实现过程是否满足高水平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筑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离不开建造过程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结合文献资料可知建造过程须满足生产安全、工业化、绿色化的需要。基于此, 本文从安全性(E1)、工业化(E2)、绿色化(E3)3个维度衡量建筑业建造过程的高水平发展水平。安全性指建造过程应保持生产安全,将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工业化指建筑业以现代化的生产或管理方式取代原始落后的手工作业方式,主要特征为构件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管理的信息化等[22]。绿色化主要指在建造过程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基于以上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分析和阐释,本文提炼出指标体系的一、二级维度,确定了指标体系的设计框架,如图 2 所示。

  前文构建了指标体系的一、二级维度,确立了指标体系的设计框架,但是这些维度较为宏观,难以直接进行测度,需要在每一个二级维度下进一步选取可以测度的三级指标。

  (1)指标预选。基于上述指标体系的设计框架,同时在遵循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前瞻性等原则的基础上,从以往研究、国内外政策文件、 公开的统计报告等文献中提炼了相应的指标,初步 构建了包括 5 个一级维度、17 个二级维度以及 33 个三级指标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指标筛选。为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就 完善指标体系进行了两轮专家咨询。在确定专家名 单时,本文坚持问题导向,分别从政府、企业、高 校等科研机构有针对性地选择经验丰富、对建筑业 发展有深刻认识、相对能够做出权威判断的 37 位 专家,其中 19 名专家来自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专业委员会。第一轮咨询为现场 会议咨询,共有 8 名专家参与(见表 1)。课题组向 参与会议的 8 名专家详细介绍了指标体系构建的背 景、理念以及各级各项指标的具体含义。专家对指 标体系的整体框架表示认可,但认为三级指标尚需 完善,具体建议如表 2 所示。

  第二轮咨询在线 名专家参与(包 括前一轮的 8 名专家),其中 26 名专家工作经验超 过 20 年,26 名专家曾获博士学位。针对第一轮咨 询中的意见修改完善后,通过电子邮箱向 37 名专 家发放了指标体系调查问卷。为确保专家理解各项 维度与指标的内涵,增强指标设计的科学性,课题 组一并发送了解释文件。在问卷发放期间,课题组 与各位专家保持着一对一的密切联系,以及时解答 专家疑问。在本轮咨询中,37 位专家一致认为指标体系设计合理,能够全面准确地衡量建筑业的高质 量发展状况,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故 未再进行新一轮的咨询。本文最终确定的三级指标如表 3 所示。

  指标权重关系着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公 正性,在确定总体框架和三级指标后,进一步确定 了各项指标的权重。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分为 3 个 层次,其中一、二级维度为总体框架,三级指标为 具体可测度的指标。考虑到各级指标的数量情况同 时为充分发挥各部分专家的优势,采用分层确定权 重的方法,即由住建部专家对一、二级维度的权重 直接打分,由其余 18 位专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 三级指标的权重。(1)确定一、二级维度权重。住建部专家将 同一目标下最重要的指标分值确定为 5 分,而后根 据相对重要程度确定其他指标得分(在 0~5 之间)。本文对专家的打分结果进行了信度检验,结果表明 数据可以信任,如表 4 所示。

  各项二级维度下的三级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并采用 1~9 标度(数字越大越重要)反映指标的相对重要 程度,而后通过 Yaahp 12.4 软件计算得到各项判断 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结果及各项指标权重。如表 5 所 示,各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数据可以信任。

  (3)计算指标的综合权重。将三级指标权重 与其所属的一、二级维度的权重相乘,得到指标的 最终权重,如表 6 所示。

  为检验本文构建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 标体系的有效性,以北京市为例,对北京市建筑业 发展状况做出分析与评价。作为政治、科技、文化、 国际中心,北京市具有独特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 以及产业优势,在推进建筑业升级转型的过程中走 在全国前列。因此,以北京市检验建筑业高质量发 展评价指标体系相较其他地区更具有代表性。

  为保证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将研究期确定为 2010~2018 年,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出版的统计年 鉴或研究报告、相关研究以及实地调研,主要为《北 京市统计年鉴》《北京市建设年鉴》《中国建筑业统 计年鉴》以及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经计算,北京 市 2010~2018 年间建筑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综合指数如图 3 所示。

  北京市 2010~2018 年间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 指数由 0.2088 逐步提升至 0.4210,期间虽有波动, 但总体呈增长趋势,表明北京市建筑业发展状况逐 年向好。就 5 个一级维度而言,宏观表现、建筑产 品、国际化以及建造过程指数的变化趋势与综合指 数较为一致,呈现出小幅波动,整体增长的态势, 表明北京市建筑业情况的逐年改善主要源于以上 4 个方面的改善。然而,社会效益指数从 2010 年的 0.1478 下降至 2018 年的 0.0143,基本上呈现出持 续下降的态势。自“十二五”以来,北京市主动适 应经济发展新形势,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 服务化、集聚化方向转型。由于地区产业政策的调 整,建筑业等传统行业也逐渐表现出增加值占 GDP 比重、行业从业人员比重以及财政税金贡献逐年下 降等现象,因此建筑业社会效益指数的持续下降符 合北京市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鉴于社会效益指数下降的情况,建议北京市依 据地区供需条件变化及时调整建筑业发展政策,优 化建筑业行业结构,鼓励大型建筑业企业向项目融 资、设计咨询、后续运营维护管理等方向发展,强 化全产业链优势;鼓励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与建筑业 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新兴市场需求为 依托的高度集约化的专业化企业,增强建筑业科技 属性,逐步推动建筑业向高附加值领域拓展。

  本文从建筑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内涵出发,为推动 我国建筑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深化产业体系调整,鼓励大型建筑企业 向投融建营+综合服务的城市建设服务商升级,支 持专业承包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培育竞 争优势,不断提升建筑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同 时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创新市场监管方式,逐步优 化营商环境。(2)完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及监管模式,严 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不断提升工程质量安全 的标准化水平,同时全面推广节能建筑,生产适用、 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建筑产品。(3)支持建筑企业向制造业、军民融合、医 疗事业、服务业等方向多元化平台化经营发展,延 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不断提高建筑业附加值。(4)积极融入“走出去”和“一带一路”重 大战略,在巩固好传统区域市场的基础上,有序开 拓发达国家市场,提高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的 份额。(5)强化科学技术创新驱动引领,围绕建筑产业 链部署创新链,推动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绿色 建造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高建筑业的精益化水 平,实现建造过程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本文基于相关研究及建筑业政策规划等文献, 立足建筑业产业定位,深入研析了建筑业高质量发 展的内涵,从宏观表现、建筑产品、社会效益、国 际化和建造过程五个维度构建了建筑业高质量发 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北京市为实例验证了指标体系 的可靠性,并提出了相应发展建议。该指标体系能 够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建筑业发展情况,对于今后 相关部门监测行业发展、识别薄弱环节、制定针对 性的政策来引导建筑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欢迎交流与合作。

  直播报名 站位新AI时代!华东师范大学MEM科创专家公开课第十二讲暨项目咨询会(2月2日)

  2月2日 香港中文大学金融财务MBA(FMBA)项目招生宣讲会重磅开启!

  2月23日10:00 2024全国MBA/EMBA/MEM/MPA/MTA/MPACC官方调剂说明会重磅开启!

  MBA、EMBA、MEM、MPAcc管理类2023级招生简章、提前面试院校汇总

  新华都商学院郭念枝副教授、孙秉文副教授与2017级金融系肖惠琴同学合作发表金融学SSCI期刊论文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硕士(MPAcc)学位点顺利通过专项核验!